8月的南海,本该是渔民收获的季节,却成了某些人"碰瓷"的舞台。8月11日,菲律宾船只突然闯入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,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菲方居然还恶人先告状,在国际上大肆渲染中国采取"危险动作"。
(美国"希金斯"号驱逐舰擅闯黄岩岛,为菲律宾“撑腰”)
1、美军为菲挑衅“撑腰”,忘记对华承诺
这事儿说来蹊跷,就在菲律宾闹剧上演两天后,美国"希金斯"号驱逐舰就"恰巧"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。美菲这一唱一和的把戏,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的"狼狈为奸"。
但历史不会说谎。翻开地图就能看到,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早就被一系列国际条约框得明明白白,中国南海诸岛根本不在其范围内。更讽刺的是,从美国殖民时期到1997年之前,菲律宾政府对中国在黄岩岛的主权活动从未提出过异议。现在突然跳出来说"这是我的",这不是碰瓷是什么?
细究起来,菲律宾的"碰瓷"行为早有预兆。今年2月菲美签署《加强防务合作协议》后,菲律宾就像拿到了"尚方宝剑",开始在南海频频制造事端。先炒作中国海警使用激光照射,接着又在中业岛海域危险接近中国军舰,8月更是变本加厉强闯仁爱礁。这一系列动作,活像是个精心编排的"碰瓷连续剧"。
(菲律宾的“卖惨”剧本,越来越粗糙)
最让人不齿的是菲律宾的"碰瓷三部曲":先强行闯入,再哭诉被"欺负",最后装可怜博同情。这套路数,简直是把国际社会当傻子耍。更阴险的是,他们还故意把国家行为包装成"渔民生计",企图煽动民族主义情绪。这种下三滥的手段,实在配不上一个主权国家的身份。
2、中国亮剑南海:当"碰瓷"遇到"硬核"执法
面对菲律宾的频频挑衅,中国这次可没惯着。当菲方船只8月11日强闯黄岩岛时,中国海警立即出动,用专业、克制的执法行动给这些"碰瓷专业户"上了一课。要知道,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从来都是有理有据有节,既不会主动挑衅,但也绝不会任人欺负。
但之后,菲律宾玩起了更阴险的把戏:每次挑衅后,立即通过西方媒体大肆渲染"中国威胁论"。
(恶人先告状,菲律宾在国际社会跳脚指责中国)
这种操作简直堪称"碰瓷2.0版"——先故意制造冲突,再倒打一耙。美国驻菲大使更是配合默契,每次菲方闹事后就跳出来谴责中国,这出双簧演得比百老汇话剧还精彩。
2023年以来,他们平均每月策划20多次侵权行动,简直把南海当成了自家"碰瓷训练场"。特别是今年前5个月,菲方在仙宾礁、铁线礁等地就组织了10多次有预谋的挑衅。这种系统性的侵权行动,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才怪。
3、南海博弈背后的"沉默大多数":谁在陪菲律宾玩火?
就在菲律宾和美国在南海唱双簧的时候,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出现了——整个东盟几乎集体"静音"。最近在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峰会外长会上,南海安全问题竟然没成为焦点,各国更关心的是合作与发展。
(东盟国家普遍支持通过对话合作,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)
菲律宾"碰瓷"这套把戏玩多了,连邻居们都看不下去了。越南、马来西亚这些同样在南海有利益诉求的国家,这次都选择了沉默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心里清楚,菲律宾这套操作根本不是维权,而是在玩火。
中国和东盟国家花了二十年建立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机制,正在被菲律宾的冒险行为一点点破坏。但有意思的是,其他南海声索国并没有跟着菲律宾的节奏起舞。他们明白一个简单道理:跟着美国搞事情,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。看看乌克兰的教训就知道了——美国最擅长的是递刀子,而不是擦屁股。
现在南海局势就像一场高风险的扑克游戏,菲律宾以为自己拿到了王炸(美国支持),但实际上他手里的牌连顺子都凑不齐。而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:我们不想玩这种危险的游戏,我们要的是共同开发、合作共赢。